2012年8月30日星期四
燕窩生意“掙"得中印友誼‧翁華玲:為兩國商務交流獻愛心
(印尼‧雅加達29日訊)印尼數千個社團組織中,印尼中國商務理事會只是個普通的商會,翁華玲作為該商會的普通一員,在印尼商賈林立中名不見經傳,但凡涉及印尼與中國商務交流合作的活動,熟識她的人都能在活動場所找到她的身影。
中新社記者在雅加達北區翁華玲簡陋的辦公室採訪時,她拿出保存這些年頻繁往返於印尼和中國之間、協助參與印中各種商務合作時留影的相冊,並娓娓講起她嫁到印尼的故事。
翁華玲出生於福建省福清市,上個世紀90年代初,正當風華正茂的翁華玲對人生充滿憧憬,熱心的印尼親戚卻勸說她到印尼發展,而90年代初的中印友好關係仍未恢復,中文尚在禁止使用之中,要到語言不通的“千島之國"發展談何容易。好心親戚想到用嫁到印尼的辦法,她就可以從福建飛到印尼落地生根。這個“嫁"法,剛開始令翁華玲感到別扭,她覺得人生地不熟。
如今,翁華玲說:“緣份天註定!在談親事的時候,我現在的家父突然病逝,而我先生又是長子,在我家母要求下,加上福建傳統的家教影響,在100天之內就嫁給他。"她指著和她在椰子樹下合影的兩個小帥哥告訴記者:“這是我的大兒子14歲了,小的也上初中了,他們都能講中文,都希望畢業後到中國留學。"
2000年開始經營生意
翁華玲說,初到雅加達的那幾年,她充當的是賢惠的相夫教子角色,直到2000年,中國和印尼恢復友好關係,印尼也開禁了中文,她才開始走出家門,開設公司打理生意事務。
起初她做些簡單貿易,主要是從中國進口節能燈具、絕緣材料到印尼來,但市場競爭激烈。而後她發現印尼有熱帶的天然環境,飼養燕子和加工燕窩較為容易,燕窩作為保健養生產品十分走俏,利用自家有房子的便利,飼養燕子加工天然燕窩。
她說,印尼的燕窩除了產地不同外,品質大同小異,不同的地方也許表現在加工的過程。“我經營的燕窩,加工時全部是人工操作,分解燕毛時不添加任何添加劑,對胃病、肺病、咳喘及對身體衰弱的人都很好,且有滋補作用"。
談到生意,翁華玲說:“這些年托印尼與中國關係日益密切友好之福,燕窩生意做得很順利,雖然掙錢不多,但`掙’了比錢更重要的是中國和印尼的朋友",這些朋友為她日後促進中印經貿的往來合作拓寬了路子。
問及她“掙"的中印友誼故事中哪個深刻時,翁華玲說,在印尼她的生意得到朋友幫助的同時,她也幫助過很多來印尼發展的商家。例如印尼泛華國際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林鋒初來印尼發展時,得到了她的大力幫助。如今,泛華公司在印尼發展已取得較大成就,僅該公司在印尼蘇拉威西的鎳礦就解決了當地很多老百姓的就業問題,每年她還幫著他引領公司捐助大米、糧油等食品給印尼穆斯林的孤寡老人。
從2005年開始,她參加一年一度的中國-東盟博覽會,每次都鼓勵印尼一批企業家前往中國,推介印尼的投資環境和商品給中國的商家,並樂此不疲地默默做了許多穿針引線的架橋工作,既交了朋友也獲得中印尼兩國商家的好評。
讓翁華玲驕傲的事情是,今年3月底,總統蘇西洛訪華時,她有幸成為印尼中小企業家的代表成員之一隨總統一同前往中國訪問。蘇西洛訪華期間,她利用語言和瞭解兩國國情的優勢,扮演了中印經貿合作的橋梁角色。
一路上,她東到中國浙江義烏、南下廣西南寧東盟博覽中心,把印尼豐富的自然資源、獨特產品介紹給中國商家,卓有成效的成果也得到了印尼官方的認可。
在浙江義烏市,目前,她正和中國-東盟中心一道儘快把印尼的商品拿到義務展銷,同時把義烏發展經濟和經營成功的模式引進印尼,讓印尼企業家更好地借鑒義烏的成功經驗,造福印尼百姓。
订阅:
博文评论 (Atom)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